植樹造林60載 ?綠了荒山白了頭
一場大雨過后,柯柯牙的山色格外蔥郁,百萬畝綠植在夏日里盡情地舒展枝葉。在我眼里,沒有哪一種顏色能像綠色那樣沁人心扉,那樣親切舒適。
我叫劉德成,出生在四川省樂山市,1963年,剛滿17歲的我只身一人來到阿克蘇市紅旗坡片區管委會(原紅旗坡農場)工作,成為原農田九隊的一名職工。農場新建不久,開荒造田、修渠引水、平整土地、根治鹽堿、植樹造林是中心任務。我們干勁十足,滿腔熱血,心里只想著比比誰干得快、干得多,從不怕苦、不叫累。
當時,農場的生活條件十分艱苦,我和工友們住在地窩子里,一到刮風下雨,嘴里、鼻子里、眼睛里全都是沙子,屋里伸手不見五指,只能點著煤油燈戰戰兢兢地過夜。農場自然條件非常惡劣,沙塵暴、洪澇災害等自然災害頻發,1965年春天,農場刮起了7—8級大風,眼看著剛長出的嫩芽全被連根拔起或被沙塵掩埋,我們欲哭無淚。
1965年開始,植樹造林進入高峰期。由于柯柯牙土地鹽堿含量很高,再加上干旱缺水現象依然嚴重及缺乏管理等很多原因,眼看著小樹苗長起來了,可沒等躥個子,不是旱死,就是被牲畜糟蹋了。年年植樹、年年補栽,種下去的樹成活率不到60%。于是,政府增配了專職護林員,并抽調了干部群眾及官兵從柯柯牙河引水。沒有交通工具,我們就背著背簍到兩公里外的山上撿石頭,再一筐筐運到山下,用來新建、翻修、改造加固總干渠。我和工友們每天天不亮就出工,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,肩上、手上的皮膚磨爛了,汗水一滲,疼痛難忍,但我們都咬牙堅持了下來。
1982年,農場開展義務植樹活動,有勞動能力的男女老少都加入其中。挖坑、栽樹、挑水、澆灌,從來不知道啥叫苦、啥叫累,干起活來渾身有使不完的勁。當年,農場零星植樹4.4萬株,是建場以來零星植樹最多的一年。由于表現突出,這一年,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,并擔任原農田九隊的小隊長。
轉眼近60年過去了,這些年,經過一代又一代阿克蘇人的共同努力,這片寸草不生的土地上長出了薄皮核桃、冰糖心蘋果、紅棗、香梨,并遠銷國內外,成為全疆乃至全國的一張亮麗名片。
雖然我已經退休了,但只要有時間,我還是會到柯柯牙的林間走走看看,這里對于我來說是第二個家,這里的一花一草一樹一木都像是我的子孫后代。曾經的荒山如今已是滿目綠植,絲毫沒有當年荒涼的痕跡,這是我們給后人留下最寶貴的財富,我們這一代人的綠色夢終于圓了。(阿克蘇地區融媒體中心 記者 吳智萍整理)